|
摘自鳳凰網(wǎng):
5年前《自然》雜志的一篇論文,讓“憶阻器”三個字廣為人知。這一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蔡少棠于1971年預言存在的第四種基本電路元件,在經(jīng)歷晶體管時代漫長的“下落不明”后,被惠普實驗室首先“找到”,轟動了全球電子學界。
“憶阻器帶來的變革,將在世界電子科技領域引發(fā)一場基礎性的影響重大的競賽。如果再不加以重視,惠普一家公司就足以打敗我們?!眹揽萍即髮W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暉對記者如是說。
未來半導體工業(yè)有可能從“硅時代”進入“碳時代”,而憶阻器這種可記憶電流的非線性電阻,憑借其優(yōu)越的特性,將成為未來極有希望的存儲元件。。。。
感: 如果我們既不能像德國人那樣把東西做好, 也不能像美國人那樣創(chuàng)新, 我們還能靠什么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”???
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機械社區(qū) ( 京ICP備10217105號-1,京ICP證050210號,浙公網(wǎng)安備33038202004372號 )
GMT+8, 2025-7-13 06:49 , Processed in 0.039960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