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妻暴雨中被强制侵犯在线,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四虎影免看黄,国产无人区二卡三卡四卡不见星空

機械社區(qū)

標題: 歐洲能源革命走上不歸路了嗎?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panps    時間: 2021-12-1 09:42
標題: 歐洲能源革命走上不歸路了嗎?

一些歐洲民眾今年或許無法度過一個祥和的圣誕節(jié)了。持續(xù)高漲的油價和電價,已讓很多低收入群體怨聲載道,甚至面臨因欠費而停氣停電的困境。


圍繞于此的爭論也越來越激烈,并引來其他國家的目光,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當前最為炙手可熱的產業(yè)方向與商業(yè)利益格局產生影響。


01 一記重錘

從每兆瓦時18歐元(約130元人民幣)到超過117歐元(約844元人民幣),上漲了超過5倍。


這是歐洲天然氣價格在過去6個月的火箭速度,但它只是讓整個歐洲陷入罕見能源危機的表象。更深層次問題是,歐洲能源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,為什么天然氣突然如此緊缺?


答案其實也很簡單,歐洲在可再生能源上步子太大。而今年,可再生能源的不可靠性從過去的擔憂最終變成了現實。


歐洲各主要國家都是環(huán)保減排領域的急先鋒。以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為例,近年來,它就一直在大幅削減煤炭和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,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。


2020年,德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為15.19%,比2010年下降了8個百分點;核能為4.7%,比2010年大幅下降了一半;可再生能源為18.25%,比2010年上漲了13個百分點。


具體到發(fā)電,德國2020年電力消耗的46.3%來自風能、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,并且德國還計劃到2030年把這一比例提升到65%。


另一大經濟體英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青睞也毫不遜色。2020年,英國可再生能源的發(fā)電占比達到43%,并計劃到2024年完全淘汰煤電。


所謂天有不測風云,風能和太陽能在低碳環(huán)保的同時,也在成本、可靠性上存在不足。尤其是可靠性方面,兩者都要“靠天吃飯”。它們不同于化石能源,無法被準確探測儲量,也無法被預測未來的產能,因而也被一些人稱為“不可靠能源”。


今天歐洲的天氣,堪稱歲月靜好,給風電帶來很大挑戰(zhàn)。


全球知名風電企業(yè)丹麥沃旭能源公司CEO馬茲·尼佩爾最近無奈地指出:“今年4至6月歐洲的風速遠低于正常值,是二十多年里最糟糕的時期之一。”

這大大拖累了今年歐洲的風力發(fā)電量,比如德國上半年風力發(fā)電量就同比大幅縮減21%。


此外,今年光照量也低于往年,德國光伏發(fā)電就出現了1.5%的縮減。


可再生能源不給力,原本計劃由其承擔的能源供應因此出現缺口。這些國家在發(fā)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,也一直在消滅和控制煤電、核電等傳統(tǒng)能源,而這些傳統(tǒng)電力很難短時間恢復,也不能去恢復。這就導致,缺口必須依靠天然氣來彌補,進而不斷加劇了天然氣資源的稀缺。


稀缺導致漲價,并很快波及普通民眾正常的生活。反對可再生能源的聲音也因此強烈起來。比如,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就認為:國家大量關停煤礦和核電站是個錯誤的決定。


美國經濟學家埃德·亞德尼不久前也撰文指出:“可再生能源的黃金時代還沒有到來,匆忙消除化石能源正在導致其價格飆升,這擾亂了全球能源供應。”

而此次危機之前,可再生能源一直居高不下的成本,也早就讓很多民眾不滿。


比如,丹麥是歐洲風力發(fā)電占比最高,也是技術最先進的國家,其風電在整個電力供應的占比達到50%以上,但它至今并沒有很好地解決成本問題,進而成了歐洲居民用電價格最高的國家。


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斷上升的德國,近年來電價也是一路攀升,僅次于丹麥。


高電價意味著這些國家的企業(yè),要以更高成本去參與國際競爭,進而也削弱了其競爭力。


德國化工企業(yè)巴斯夫公司CEO博克就曾指出,高電價如果不扭轉,德國工業(yè)將逐漸失去競爭力。


這些老問題加新挑戰(zhàn),正讓歐洲可再生能源,包括其激進的能源政策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挑戰(zhàn),重壓之下,歐洲的能源變革會走回頭路嗎?


02 堅定信仰

率先走過高污染、高耗能模式,實現了原始積累,也吃夠了環(huán)境污染的苦頭,疊加人多地少的局限,讓歐洲一直對環(huán)保問題更為敏感,對經濟社會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探索也走在世界前列。


上世紀90年代,英國社會主義理論家皮特·迪肯森提出“環(huán)境問題是現有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,必須加以解決”之后,歐洲左翼人士開始進一步加強環(huán)保議題的政治化。


在此旗幟下,歐洲各國政界都出現了一種“紅綠結盟”的現象,即支持環(huán)保的綠黨與中左翼的政黨組成了政治聯盟,大量親左翼的媒體和知識分子也持續(xù)推波助瀾,最終合力讓環(huán)保理念成為歐洲最重要的社會共識,也是政治共識。


咨詢公司益普索去年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:50%的歐洲年輕人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,而認為疫情和貧困是最大危機的只有36%。

這種社會思潮和輿論環(huán)境,也對歐洲企業(yè)經營產生重大影響。


11月15日,世界知名能源公司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宣布,要將公司總部由荷蘭遷至英國,并決定去掉公司名稱中的“荷蘭”、“皇家”兩個單詞。


這意味著,這家130多年前被荷蘭女王授權的“荷蘭企業(yè)之光”,將正式“移民”成為英國公司。


而殼牌選擇“背棄”祖國的原因,居然是被民眾的環(huán)保熱情給逼的。


此前,眾多熱心環(huán)保的荷蘭民眾紛紛起訴殼牌公司,認為它在減排方面做得不夠,于是今年5月,海牙一家法院裁定殼牌公司必須在2030年底前將碳排放減少45%。


殼牌董事長安德魯·麥肯齊聞聽此事,感到萬分委屈,因為殼牌一直堪稱碳減排領域的企業(yè)標兵,但它卻依然被如此對待。


殼牌和BP、道達爾等歐洲能源公司,是最早一批提出在2050年實現碳凈零排放的能源企業(yè)。同時,殼牌也是最早發(fā)展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公司之一。


早在2001年,殼牌就與西門子共同組建了太陽能電池企業(yè),并一路加大對光伏、風電項目上的投資。近幾年殼牌更是大干快上,收購了大量和可再生能源生產相關的公司。


為進一步騰出資金投入碳減排,近兩年,殼牌還主動削減股息,這也是自二戰(zhàn)以來該公司首次削減股息。


去年,殼牌正式退出“美國燃料與石化制造商協(xié)會”,并正計劃與其他八個高排放的能源行業(yè)協(xié)會斷交,理由都是“在公司加強碳減排的大趨勢下,我們不能‘近墨者黑’”。


如此一個潔身自好,政治覺悟和行動都特別正確,并且不惜與傳統(tǒng)能源勢力為敵的“好學生”,居然也被民眾反對,被法院否定,殼牌于是選擇了憤而離開。


目前,歐洲多數傳統(tǒng)能源起家的企業(yè)都像殼牌一樣,一邊積極走在發(fā)展可再生能源的最前線,一邊承受著巨大壓力。即便已將可再生能源做到全球領先,相關環(huán)境訴訟案件依然有增無減。


為了能給公眾留下好印象,傳統(tǒng)能源公司們甚至紛紛在公司名稱和商標上動起了腦筋。


英國bp公司將原名稱BP改為小寫字母,理由是公司碳排放已經減少了,字母也要隨之變小寫。


法國道達爾公司將商標設計成了七彩顏色,寓意其為一家多種能源形式相結合的公司。


最激進的當屬丹麥沃旭能源公司(Ørsted),該公司原名丹麥石油天然氣公司。2017年,該公司出售了化石能源業(yè)務,從歐洲最密集使用燃煤的公司之一,徹底轉型成了一家以風能為主的新能源公司,公司名也徹底拋棄了“石油”和“天然氣”。


雖然多數歐洲傳統(tǒng)能源公司不能像沃旭變革得如此徹底,但是沃旭更名之后,很多能源公司競相效仿,把名稱中的“石油”一詞去掉了,即便它們還在經營著石油。


這就是如今歐洲的大環(huán)境,多數人對環(huán)境正義抱有堅定的信仰,并且很難被改變。


包括一些現在因為生活成本上升而聲討可再生能源的人,只要日子稍微好過一點,便有可能重新回頭詛咒傳統(tǒng)能源的種種罪惡。長期被教育的企業(yè)巨頭們自然也是對此心知肚明,所以,即便天然氣暴漲,也幾乎沒人敢講話,重啟火電等傳統(tǒng)能源。


政治和意識形態(tài)之外,對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投入,也讓歐洲的新能源革命“開弓沒有回頭箭”。


03 無法回頭

能源政策是事關地區(qū)經濟的大事,政策一旦確立,隨后的投資、大工程建設將不計其數。


這就像多米諾骨牌被推倒,你將無法終止這個連鎖反應,而且似乎也看不到最后一張倒下的牌在哪里。


在捷克布拉格郊外高聳的高壓電塔上,夕陽西下,工人們依然爬上爬下忙碌著進行著直流電網升級改造的工作。這是在如今的歐洲各國都可以看到的景象。


一百多年前,愛迪生直流電網的設想被特斯拉的交流電擊敗,如今,隨著可再生能源在歐洲的普及,直流電設想正在起死回生。


太陽能發(fā)電產生的是直流電,必須轉化成交流電才能接入交流電網。風力發(fā)電雖然產生的是交流電,但是由于不穩(wěn)定,也必須先轉化成直流電,再轉化成交流電才能接入電網。


這樣頻繁的轉換會產生大量電力損耗,增加電力運營成本。為了盡快實現完全用可再生能源發(fā)電,歐洲人于是大膽決定:直接脫胎換骨,把電網向直流電升級。


《2012歐洲電網10年規(guī)劃》顯示,歐洲已規(guī)劃在10年內投資1040億歐元對電網進行升級,以實現可再生能源與各國電網的完美融合。該規(guī)劃于2015年開始實施,目前意大利至法國、挪威至德國、英國至比利時的高壓直流電網項目正在快速建設中。


而這只是歐洲能源革命連鎖反應中的一小部分,更大的還是對可再生能源電站等的投入。


歐洲已經有巨大的風電、光伏投入,但各個國家還在加大投入。歐洲希望到2030年建成超過200座風電場,1.2萬臺風電機;建成2800萬個充電樁,實現汽車完全用可再生能源充電等等。


在如今的歐洲北海上,經??梢钥吹较窈侥敢粯泳薮蟮淖鳂I(yè)船在緊鑼密鼓地安裝風電機,工人們整天吃住在巨型作業(yè)船上,只有周末才能返回陸地和家人團聚。


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推廣,很多看似不相干的部門也都被卷入。


比如,為了實現更多的發(fā)電量,歐洲海上風力發(fā)電機近年來體積越來越大,建設和維護這些發(fā)電機需要的作業(yè)船只,也越來越大。為了方便??窟@些巨大的船只,各國又必須把海港建得越來越大,越來越多,特別是要建設大量深水港口。


這還不算完,歐洲人還希望在海港附近就近建設制氫工廠,利用海上風電直接生產可再生氫,并輸送給鋼鐵廠、化工廠,工廠再利用氫氧化學反映產生的熱能進行冶煉,或把氫氣轉化為其他企業(yè)運營所需的電力,這就意味著需要興建大型的氫氣輸送管網。


被裁定為減排不利的殼牌公司,現在就正在荷蘭鹿特丹港建設可再生氫生產中心。


所有這些,都意味著巨大的金錢投入。去年,歐盟提出的總額18243億歐元的歐洲復興計劃中,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以上的項目。


這還不包括大量企業(yè)的投資項目。比如,大眾汽車決定在2023年前投資300億歐元,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(fā)制造。2017年11月,殼牌與寶馬、戴姆勒、福特和大眾成立了合資公司Ionity,計劃在歐洲的10個國家建設充電網絡。


如果不想投資打水漂,這些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的投資和改變就不可能半途而廢。而一旦終止前進,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將遠遠大于一場能源危機。


這讓歐洲的能源革命就像已經開始的外科手術,無法按下暫停鍵,無論如何更不能走回頭路。


04 拼命向前

尤瓦爾·赫拉利曾在《人類簡史》一書中強調:人類會被自己發(fā)明的東西控制。


比如,從狩獵、采集社會進入農業(yè)社會,就是一個偶然選擇帶來的無法挽回的結果。


一旦開始種植作物,就必須花時間、精力對農田進行除草、澆水、施肥等維護,還要建谷倉存糧,筑高墻防盜。進行這些投資后,人類的生活方式就被“套牢”,既舍不得離開農田,同時也忘記了如何狩獵,只能在農業(yè)革命的路上一直走下去。


如今歐洲聲勢浩大的能源革命,也如同這般,不得不繼續(xù)“一往無前”。


而類似的能源變革,在歷史上并非沒有先例可循。目前世界第二大乙醇汽油生產國巴西就是一個例子。


巴西生產的乙醇汽油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,其國內市場50%的汽油是乙醇汽油。


上世紀70年代中東石油危機造成油價飆升,巴西政府1975年決定啟動“國家乙醇計劃”,用甘蔗來生產乙醇燃料,對乙醇生產和消費給予財政補貼,并以法律形式強制在汽油中添加乙醇。


從此以后,巴西就一直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乙醇燃料生產大國,即便中東石油危機過后,世界油價下跌,乙醇汽油的生產成本大大高于石油汽油,且并不環(huán)保,也依然如此。

事實上,巴西已經回不了頭。


因為從國家到企業(yè),都已經圍繞乙醇燃料進行了大量投資,整個產業(yè)已經發(fā)生了巨大改變。要拋棄乙醇產業(yè),代價太大。其中,光是因此衍生出來的就業(yè)崗位就多達500多萬個,占巴西全國人口的2.5%,終止乙醇,就要砸掉這些人的飯碗,所以任何黨派也都不會輕易地去做這樣的決定。


歐洲如今也一樣??稍偕茉床坏顿Y巨大,而且關聯著眾多人的利益。


相關預測顯示,到2050年,歐洲將有1000萬人從事可再生能源產業(yè)相關工作,如果再算上關聯產業(yè),影響到的人群就會更加龐大。


這也意味著,歐洲可再生能源產業(yè)在政治上的民意基礎,會越來越強。


綜合來看,目前歐洲能源已經只有一條道路可走:加快科技進步,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制造成本,并解決其不穩(wěn)定性等問題。


但這也將是一場激烈的科技競賽,因為很多國家,尤其美國也在努力通過科技手段降低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,并讓化石能源成本進一步降低。


在這場關于減碳成本的科技戰(zhàn)中,如果歐洲落敗,較高的能源成本將可能引發(fā)資本外流,進而讓歐洲再次陷入“文明引發(fā)的衰落”。


參考資料:

文 | 華商韜略,作者丨吳銳

https://www.tmtpost.com/5907108.html



作者: 長涯    時間: 2021-12-1 09:54
一兆瓦時不到九百塊,一度電9毛錢?  這么看起來也沒貴的那么離譜???  這個是發(fā)電成本還是居民購電金額呢
作者: 熱青茶    時間: 2021-12-1 10:24
歐共體,經濟好的時候可以共,差了就不行了。英國脫歐就是見勢不對,立馬撤退的表現。中國話講是 - 共富貴易,共患難難。
作者: 開水滋養(yǎng)    時間: 2021-12-1 10:33
好文,謝謝樓主分享
作者: z424385518    時間: 2021-12-1 11:46
謝謝分享,好文共賞。
作者: 鯨落mlh    時間: 2021-12-1 11:52
首先,我沒有去查新聞的真實性

按照樓主的文章來進行換算,那電價是由0.13元一度電漲到了0.844元一度電。

我10月份的電費繳納情況是第一檔0.5469元一度電

所以原先0.13的價格真的便宜,0.844的價格也可以接受。
作者: 3983596    時間: 2021-12-1 14:22
0.13元一度電漲到了0.844元是幾倍?

作者: wugehaoniu    時間: 2021-12-2 08:28
謝謝分享。點贊支持
作者: 鯨落mlh    時間: 2021-12-3 19:08
luaya 發(fā)表于 2021-12-2 08:10
漲了6倍都可以接受???當年法國油價漲了幾毛錢就搞得全國暴動了。

首先您可能理解錯我的意思,我是說0.8元人民幣我是可以接受的,

其次呢我對這個新聞的真實性抱有一定的懷疑,所以我現在又去搜了一下歐洲的電價,找到一份歐盟部分國家從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的電價變化報道
從這份數據看十月份最高的是意呆利,216.72歐/兆瓦時,按照今天匯率差不多1559元/兆瓦時,換算后為一度電1.559元
這個價格難以接受了。



我還找到一份美國九月份的,最貴的住宅用電是夏威夷34.3美分一度電,也就是人民幣2.18元一度電,最便宜的是華盛頓10.4美分一度電,人民幣0.8元一度電,當然美國的相比較2020年九月的價格,漲幅不大,人家一直這么貴

作者: 遠祥    時間: 2021-12-4 21:17
一到冬天就會有能源危機的產生!




歡迎光臨 機械社區(qū) (http://www.xa-space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