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(jī)械社區(qū)
標(biāo)題: ANSYSworkbench分析齒輪接觸分析結(jié)果與Hertz公式計算值相差很大 [打印本頁]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7 20:07
標(biāo)題: ANSYSworkbench分析齒輪接觸分析結(jié)果與Hertz公式計算值相差很大
我在workbench軟件分析一對直齒圓柱齒輪的接觸應(yīng)力,主動輪:Z1=45,M=4,從動輪:Z2=20,B=25mm。扭矩T=165000N.mm,網(wǎng)格劃分的比較細(xì)致了,結(jié)果最大接觸應(yīng)力值295Mpa。而根據(jù)赫茲公式,F(xiàn)=T/d1=T/0.5M*Z1,將F代入赫茲公式,求得最大接觸應(yīng)力值為536MPa。為什么解析解和數(shù)值解相差這么大,跟法向剛度因子有關(guān)么?我分別試過法向剛度因子0.3, 1,3,6,結(jié)果都不理想。請哪位大俠幫我指點指點,非常感謝。
9 Z- i( C7 w0 _+ b7 a
作者: zerowing 時間: 2015-4-7 21:08
你接觸橢圓的曲率半徑用的多少?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8 09:33
zerowing 發(fā)表于 2015-4-7 21:08
4 @1 |- j% x& ^+ }# X
你接觸橢圓的曲率半徑用的多少?
?+ d" Z9 d9 }3 B
R1=13.22mm,R2=31.24mm
1 @7 w& N7 L) ?' M" i, Z6 i/ U. D
作者: angelguymoon 時間: 2015-4-8 09:57
你的材料屬性、接觸單元設(shè)置好了嗎?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8 10:36
1013007228 發(fā)表于 2015-4-8 09:33
# v9 e9 E& y# m! E1 K; K: M
R1=13.22mm,R2=31.24mm
( {: B! v6 w. x/ r這兩個值是兩個齒輪接觸點處的曲率半徑
7 g Z- V$ D1 ]8 A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8 10:37
angelguymoon 發(fā)表于 2015-4-8 09:57 
$ T3 _$ f* P4 F8 ^+ z# E; w; `7 N你的材料屬性、接觸單元設(shè)置好了嗎?
8 }( O$ B1 F: j2 ^3 e% D+ S
設(shè)置好了,彈性模量和泊松比都設(shè)置了% v2 _" v: a, M: U8 B3 l9 R
作者: 寂靜天花板 時間: 2015-4-11 10:23
樓主概念錯誤,首先Ft=2T1∕d1
, \3 M, P5 I+ ]9 S3 i這個公式不是什么赫茲應(yīng)力公式,這是名義圓周力Ft計算公式,而圓周力Ft是法向壓力Fn的分解力( a3 r3 y7 ~$ Z2 J* P
法向壓力:齒輪嚙合傳動時,若忽略輪齒間的摩擦,則輪齒間存在著沿著法線方向的作用力,稱為法向壓力,用Fn表示,又稱名義載荷。" r9 {) [3 l7 H1 Y% M% V0 e
作用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上的力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。主動輪上的圓周力是阻力,其方向與它的回轉(zhuǎn)方向相反;從動輪上的圓周力是驅(qū)動力,其方向與它的回轉(zhuǎn)方向相同;兩輪所受的徑向力分別指向各自的輪心。齒面上的總法向力方向則為嚙合點的法向方向,對于漸開線齒廓即為通過嚙合點與基圓相切的嚙合線方向。0 h+ Q% e4 w+ o E) C( ] c; y
齒輪傳動工作過程中,相嚙合的輪齒受到法向力Fn的作用,主要產(chǎn)生兩種應(yīng)力:齒面接觸應(yīng)力和齒根彎曲應(yīng)力。
) X+ ]) {' T$ S' Z! z+ W說到這,各位就明白了,樓主的概念錯誤是把齒輪受的外力,與齒輪輪齒內(nèi)部產(chǎn)生的內(nèi)應(yīng)力混為一談。
( H7 k. H Z3 D2 f: W$ [3 n
(, 下載次數(shù): 332)
上傳
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
下載積分: 威望 -10 點
# h( E. k1 ~7 I" g9 t
這是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分析的,用了一般密度的網(wǎng)格劃分的,274Mpa。只是從側(cè)面驗證,樓主的軟件分析結(jié)果應(yīng)該沒什么錯誤,倒是樓主的計算出了差池。
" ?) z4 K l- t@zerowing @2266998
, m2 {2 |2 l7 q* p& i# D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11 15:08
寂靜天花板 發(fā)表于 2015-4-11 10:23 
; c" e% k3 F3 Y. I- V" R+ |4 l+ h樓主概念錯誤,首先Ft=2T1∕d1
0 J3 o) _" u1 o% H! A/ m這個公式不是什么赫茲應(yīng)力公式,這是名義圓周力Ft計算公式,而圓周力Ft是法 ...
# V# e3 q/ h0 U2 J這位大哥,你沒理解我的意思啊。你算出來的最大用力跟我用workbench計算出來的295MPa差不多,我知道 Ft=2T1∕d1 不是赫茲公式啊,這個公式我只是把主動輪的扭矩轉(zhuǎn)換成齒間的法向壓力Fn呀,然后我才把這個Fn代入赫茲公式計算的。我取的泊松比=0.277,彈性模量=2.11e11Pa,接觸位置的綜合曲率半徑的倒數(shù)=0.10765mm。我通過赫茲公式算出來的最大接觸應(yīng)力=536MPa,兩者差距很大,我才發(fā)帖請教的。
& c, Y! X+ E& C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11 15:09
寂靜天花板 發(fā)表于 2015-4-11 10:23 
) u. E: X7 b; N1 A# z- Y1 A樓主概念錯誤,首先Ft=2T1∕d1
$ J y) T6 ~& ?& F( `9 i這個公式不是什么赫茲應(yīng)力公式,這是名義圓周力Ft計算公式,而圓周力Ft是法 ...
/ c3 p1 ]/ O' T6 q# _* J
還是謝謝你特意算了一下4 K$ Q0 P% n! e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11 15:31
寂靜天花板 發(fā)表于 2015-4-11 10:23 
9 E$ V4 r. |0 W3 V樓主概念錯誤,首先Ft=2T1∕d1 1 n! f3 }4 d! _2 g
這個公式不是什么赫茲應(yīng)力公式,這是名義圓周力Ft計算公式,而圓周力Ft是法 ...
6 C* z4 r% S' i$ c4 d ]
zerowing 大俠說的沒錯,hertz公式的理論模型就是兩圓柱體滾子接觸的,我算的也是單齒的嚙合。我看過國內(nèi)的很多篇關(guān)于齒輪接觸的論文,他們中大多數(shù)最后都把a(bǔ)nsys分析的結(jié)果和hert公式理論值進(jìn)行比較,他們都算出兩者的偏差幾乎都在5%以內(nèi)的。我的結(jié)果居然差了這么多,但是hertz公式其實并沒有考慮摩擦和變化接觸剛度,他們算出這么接近的值我反而有點懷疑…… 然后我就不解了,就發(fā)帖請教大俠們了; R- C) Z1 g' Y' i4 Y5 R
作者: zerowing 時間: 2015-4-12 00:22
大俠,這么說吧。你就是簡單校核一下的話,近似用滾子接觸公式算也能說得過去。非要跟有限元做對比,就是小學(xué)生玩微積分了。8 t2 i: o( ?9 l! a3 R- ~: F
- ?. o/ s& o$ G9 ?- P玩赫茲,你必須知道赫茲產(chǎn)生的原理是什么。彈性變形的傳遞一致。簡單得說,兩個平面接觸,施加一個正壓力。簡單物理學(xué)上認(rèn)為是均壓,接觸面上各處應(yīng)力值一樣,均勻變形。但實際上不是。原因就是彈性變形使得應(yīng)力變形存在先后順序,形成最后的分布不均。如果你能理解螺紋的單圈受力不均問題,就可以發(fā)散到這個上面理解。在這個接觸上,才有了數(shù)學(xué)上的一個理論解釋,即赫茲接觸應(yīng)力。" R5 g! r! h6 @
: e" D$ [3 J1 f& o
你要精確計算這個,就是8爺說的。你要知道曲率的來由和形成規(guī)律,要知道赫茲圓的形成規(guī)律,要知道這種短旋臂梁的受力變形規(guī)律。結(jié)合起來,才能談什么精確計算。你必須知道,有限元本身也是一種精確計算法。應(yīng)用的基本原理是沒有差異的。區(qū)別只在于如何從基本到最后的結(jié)果。
4 J1 G* X' D8 S1 m5 h$ f1 m; l2 z/ y( M; a4 ?7 ?6 Y
另外,網(wǎng)格不是越細(xì)越好,那是誤區(qū)。拉網(wǎng)格的基本原理你要明白。只有在邊角或者小曲率處才需要更細(xì)的網(wǎng)格。一個大平板,性質(zhì)是均勻的,你拉細(xì)了也只是浪費功夫。
# q Z6 B1 l1 q8 f1 a+ [. J) s" d- o' j: u0 j8 B9 ^) i9 @
就說這些。忙過這段,有時間了我會再來算算這個題。大俠如果有心研究這些。就先讀讀基礎(chǔ)的東西。別上來就看那些湊字?jǐn)?shù)的論文。很多都是糟粕。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12 10:12
1013007228 發(fā)表于 2015-4-11 15:31 
! ~; q8 t- Y# D) gzerowing 大俠說的沒錯,hertz公式的理論模型就是兩圓柱體滾子接觸的,我算的也是單齒的嚙合。我看過國內(nèi) ...
7 C2 T. D+ t8 M( d1 u9 K J
齒面是變曲率這個我明白,我取了齒輪接觸對其中一個位置分析的,得到接觸點處兩齒的曲率半徑再代入赫茲公式計算的。& w+ d5 v, }% f# s9 s4 x% E& ^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12 10:22
zerowing 發(fā)表于 2015-4-12 00:22 
/ Z8 ` j* o2 _9 c/ n大俠,這么說吧。你就是簡單校核一下的話,近似用滾子接觸公式算也能說得過去。非要跟有限元做對比,就是小 ...
* }& z) g" P6 Z1 [) O9 i9 ^
你才是大俠,感謝你的指點。
& O% G! \4 ]( v F2 A& O6 z& u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12 15:27
1013007228 發(fā)表于 2015-4-12 10:12
2 I A" d& f- r: l, p8 f# c+ q
齒面是變曲率這個我明白,我取了齒輪接觸對其中一個位置分析的,得到接觸點處兩齒的曲率半徑再代入赫茲公 ...
" E- c- T) b4 v: [% iworkbench里的接觸分析是不是以赫茲公式為理論基礎(chǔ)的?
作者: eddyzhang 時間: 2015-4-12 21:05
論壇里面什么意見都有,我建議樓主
9 o4 H6 N. S& q1,看看ISO標(biāo)準(zhǔn)里面的計算方法,
2 x/ k& Q9 k6 J0 u: |+ x* j( d( n2,復(fù)雜的計算就看Din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
! B/ d# M. p' q) _通過比較標(biāo)準(zhǔn),再看看這方面計算的書籍,你就可以發(fā)現(xiàn)里面到底有什么區(qū)別。也可以發(fā)現(xiàn)我們平時為什么直接套赫茲公式計算。并不是每個人都了解。0 r: u1 u4 c; v# D
當(dāng)然計算公式大多時候是為了給工程人員使用,并不是為了計算多么精確。
$ ~+ x/ F t% |' Z' P6 y$ u私下交流下來,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專研精神的人,這很難得。希望你對比標(biāo)準(zhǔn)以后,再寫寫自己的心得。
作者: 1013007228 時間: 2015-4-12 22:14
eddyzhang 發(fā)表于 2015-4-12 21:05 
7 |1 A; e) T' Y7 V論壇里面什么意見都有,我建議樓主
2 I9 O: f3 [' [. B) Z5 T4 {: N" N1,看看ISO標(biāo)準(zhǔn)里面的計算方法,
: _ ^* e) z9 q; U% c/ `7 w5 ^2,復(fù)雜的計算就看Din的標(biāo)準(zhǔn)。
& {2 g4 x) v% y8 O謝謝大俠夸獎,我會去好好查看相關(guān)資料,深知自己理論方面很欠缺。多謝大俠不斷指點
1 D( c! c. A# P8 T) r$ q* M' r
作者: 武當(dāng)問道 時間: 2015-8-3 14:58
我想知道結(jié)果怎樣了
作者: lwd 時間: 2016-3-29 21:25
zerowing 發(fā)表于 2015-4-12 00:22 
( ?/ { [4 y o8 L% V. {3 k) X大俠,這么說吧。你就是簡單校核一下的話,近似用滾子接觸公式算也能說得過去。非要跟有限元做對比,就是小 ...
/ D0 Q. g9 t! r5 j& F; N: E; h# F
你好,還在嗎?我想請教您一個計算接觸問題的理論計算的問題,就是魚眼端子和PCB的接觸計算
' ^" C8 r0 E% t" @
作者: 晨水無塵 時間: 2016-5-9 15:59
樓主。我現(xiàn)在在做畢業(yè)設(shè)計,現(xiàn)在也碰到這個問題,你當(dāng)時是怎么解決的呢?萬分感謝!& w/ H3 ?2 `& V6 V0 w
作者: qhfx 時間: 2023-3-29 15:38
樓主后面怎么解決的?碰到了一模一樣的問題
歡迎光臨 機(jī)械社區(qū) (http://www.xa-space.com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