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#
發(fā)表于 2021-12-25 15:36:49
|
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3983596 于 2021-12-26 07:23 編輯
! l4 S/ Z3 u+ D' [+ ], [3 H9 f: H$ l# m# O: D w+ L, @
第一種方法我認為是一種粗略的估算方法,只考慮流量、流速,并且流速是個推薦值,應該是個經濟流速值,參數不確定可以用此公式;/ S7 M6 c6 w7 Z. s0 o
8 g8 C0 ^9 v! e* v) [: K' R第二種公式是考慮了具體的尺寸及氣體損失,我認為比第一種要準確并且貼近實際,但損失是個不容易得到的數據;
1 w+ j- X) b. r4 c, g) {
7 ~. Q# }9 ~$ u, f0 p( s* m8 g第三種存粹是實驗統(tǒng)計法,個人認為是老外基于實際的實驗數據得出的曲線,準確度應該更高,針對性強,但適用特定場合,更具操作性;% s' h& c, Z8 ]. F
4 ?# Y. C3 x& ^; m' w0 u
第四個,應該是用了以上某個方法而做出的EXCEL公式,其出處和準確度不得而知,需校驗,慎用
; m$ ~; K# V& y9 W0 H
' Z# z/ c2 n! Z個人推薦準確度3>2>1,設計初期估算就用1,實際計算就用3,2不好把握,4不評價
6 Y2 ?8 t: l6 `3 _ z
! A3 a2 T5 }7 j, I2 c' G5 L
6 c+ g! ^, M) f% |0 V個人意見,僅供參考
6 G# Y/ g; B' h; M- _5 \& ]5 k! z8 c
$ Y1 Z0 M* A% m7 O
|
評分
-
查看全部評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