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本帖最后由 twq19810302 于 2022-11-12 14:23 編輯
v8 G2 [6 V0 |- c& G; X" [4 W0 n8 _! F+ q0 y1 U( ^) e* S
10月24日,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實施的航空發(fā)動機關鍵構件抗疲勞壽命試驗突破5萬小時,標志著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技術取得全新突破。
! F }) p2 W8 x0 U, B! J
' R- u/ T' C+ W$ [; c" a, V此次進行疲勞試驗的關鍵構件是由我國自主研制的航空發(fā)動機主軸承,在試驗器上等效加速試驗疲勞壽命5萬小時未失效,創(chuàng)造了我國新的紀錄。
# F: U+ b( F- T W. O6 ^$ H+ x8 S* T5 d
7 n, @, Y2 Q' k, m8 Y8 U9 l. L% h! K8 f0 y+ K! I2 B
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湯春峰:飛機要飛幾千小時上萬小時,如果軸承出了故障,發(fā)動機就不能使用了,它是發(fā)動機的中樞。試驗模擬了航空發(fā)動機的工作狀況,到目前為止,已經(jīng)試驗加速等效壽命5萬小時還未失效,試驗還在進行當中。; h: g7 ]# o f
% E5 ]7 ^7 N `
/ o% V# m/ d1 e8 z# t4 \4 Z2 Y% E% S0 m
據(jù)介紹,像飛機、高鐵等高端裝備在運行服役過程中,其中關鍵構件會發(fā)生疲勞現(xiàn)象,產(chǎn)生裂紋、發(fā)生斷裂導致產(chǎn)品失效,是世界工程領域的一大難題。# S$ U+ T8 x6 @0 B; Z Z L
$ R# w' Y: \4 d0 C
商用航空發(fā)動機的主軸承位置 & J% Z6 p; _. ~( M+ y
0 B& f! ]. p1 p0 b
我國科研人員經(jīng)過技術攻關,自主研發(fā)了多項抗疲勞制造關鍵技術,建立了抗疲勞制造技術體系,解決了關鍵構件的疲勞失效問題,為我國高端裝備全面自主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。
4 U! i! }/ O( ~: O% I6 G0 Y+ D& t6 {+ h2 x
/ }% V' K0 B% s7 q% i- l4 x. B0 `' N0 x$ A! b4 Z; c+ X# p6 \
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振業(yè):我們的抗疲勞制造技術,幾乎所有的關鍵構件都可以做。裝備的壽命和可靠性都是拿關鍵構件來體現(xiàn)的,有了關鍵構件,就可以做高端裝備。所以中國的制造技術整個面上的提升,達到三個極限,極限壽命、極限可靠性、極限減重,也就是說處于國際領先水平。7 P) j7 G2 K8 w; q
K- h+ L p4 h' a' {- i0 q疲勞、磨損、腐蝕,是世界公認的機械工程制造三大難題。7 j+ A, E' p$ _
! Q& ]& Z# g+ s2 ~所謂疲勞,是指材料在循環(huán)應力和應變作用下,在一處或幾處逐漸產(chǎn)生局部永久性累積損傷,經(jīng)一定循環(huán)次數(shù)產(chǎn)生裂紋或突然發(fā)生完全斷裂的過程。通俗講,好比一根鐵絲,經(jīng)過反復折彎后,就會發(fā)燙,直至斷裂,這就是疲勞所致。
2 |2 A* v6 c" o$ P$ h
2 M$ w, Y: f; v! k* _ e* z& n“疲勞”問題的發(fā)展,最早可追溯到1830年,雖歷經(jīng)近兩百年的研究探索,時至今日,“疲勞失效”問題仍位居三大難題之首。因為磨損可以通過預警提前預防,腐蝕可以通過修整、防護延長壽命,而疲勞則是在沒有任何征兆情況下突然斷裂,可謂防不勝防。
' U4 [, V/ i* ?" b) P% G6 x! o! M( f
“成形”制造技術,是世界第一代工程制造技術,已傳承百年,它追求的是“形位精密”,目標是向“近無缺陷”方向發(fā)展,但沒有解決疲勞問題,導致關鍵構件存在著壽命短、可靠性差和結(jié)構重等突出問題。
! V) g: w* R2 Q. e8 |7 o
' O9 Y% Z. ]& p9 M- D美國從1948年至1970年,舉全國之力,研究發(fā)明了第二代制造技術----“表面完整性”制造技術,這是一門“切削加工+疲勞學”的跨學科技術,通過構件表面強化,改善疲勞強度應力集中敏感,以延長產(chǎn)品壽命。這項技術使得西方在高端制造方面處于壟斷地位,但疲勞問題仍沒有解決,世界制造至今未升級轉(zhuǎn)型。+ c+ R4 B/ {1 `. u5 G
, u% K# m) ^# d) X( K& ?5 K) Y0 x q
關鍵構件,是高端制造的核心,主要包括傳動構件,如齒輪、軸承等;轉(zhuǎn)動構件,如葉片、輪盤等;以及主承力構件起落架、對接螺栓等。長期從事航空材料研究的趙振業(yè)院士認為,關鍵構件是設計、制造和材料三個技術體系的集成,其基本特性是:決定裝備主要功能,體現(xiàn)壽命與可靠性,失效釀成災難性后果,疲勞是主要失效模式。
6 V7 W6 l0 W2 M) B1 \
6 V! U* D: c% n4 d* }( h1 e軸承被稱為工業(yè)的“關節(jié)”。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中,蘇、德兩軍進攻對方,轟炸目標都首選對方軸承廠,可見軸承的重要性。高性能軸承和齒輪是機械系統(tǒng)中的關鍵構件,在直升機、航空發(fā)動機、賽車及其他精密機械領域中廣泛應用,其性能成為制約各種機械性能壽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。
; _0 t$ Y5 M! S# W4 C( C3 l, ]9 R$ R$ {- W% E
二十世紀六十年代,美國把雙真空熔煉技術引入齒輪鋼,解決了傳動系統(tǒng)的關鍵難題,他們制造的航空主軸承壽命長達數(shù)千小時甚至上萬小時。為此,美西方5家公司在長達50多年時間里壟斷了全世界高端軸承80%的市場、航空和高鐵100%市場。當時,我國高性能齒輪軸承鋼技術十分落后,航空主軸承壽命不足200小時,嚴重制約了航空發(fā)動機、直升機等武器裝備和高端機械產(chǎn)品的發(fā)展。
" M; z1 E) \6 M$ G! H, s; u: j& @/ o9 l W
; Z' q9 {2 V g
2009年國家有關部門部署了《高強度抗疲勞航構件抗疲勞制造基礎研究》重大項目,要求研究一個驗證件,以評價抗疲勞制造理論和方法是否可用。因為航空發(fā)動機主軸承是最重要、難度最大的關鍵構件,趙振業(yè)院士團隊選擇了某個主點主軸承,這樣既能完成驗證,又能解決難題。 0 V. V" X" c6 D% S0 Y" M
在接下來的13年時間里,趙振業(yè)主持新型軸承齒輪鋼M50NiL純凈化研究。他通過“提純原材料、爐外精煉、VIM+VAR雙真空熔煉、墩拔開坯”等工藝路線,使M50NiL純凈度超過國際領先水平。他還設計了一種表層硬化型不銹齒輪軸承鋼成分體系,首次將齒輪軸承鋼提升到超高強度、高韌性和超高硬度水平。& m7 k5 x% x7 R8 F7 H6 ^1 J
- h, K2 {/ c7 Y6 G
2021年7月28日,采用新型軸承齒輪鋼M50NiL的航空主軸承與國際最先進的產(chǎn)品進行抗疲勞試驗“同臺競技”,我國主軸承滾珠壽命達到百萬小時,高出國外產(chǎn)品15倍;在1.6倍載荷譜最高載荷下加速試驗壽命(換算)超過3萬小時未失效,打破國際同類產(chǎn)品2萬小時未失效的紀錄。國家有關部門順利驗收通過抗疲勞制造基礎研究項目,包括抗疲勞制造5個機理、抗疲勞制造4種方法,以及提高疲勞強度100%,提高疲勞壽命100倍等技術標準全部達標完成。. P' d3 I" B3 i9 k+ B1 |
/ C0 D4 C' r0 X/ O1 v6 j7 \
/ z/ l$ K3 n- i2022年10月24日,從北京航材院又傳來振奮人心的新聞:趙振業(yè)院士團隊研發(fā)航空主軸承抗疲勞試驗達到50000小時未失效。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,機械工程制造業(yè)又一個世界紀錄誕生了!
% p/ `' z8 R$ M+ }( Y( G# I' |+ \* G
9 a- N) D$ m1 V' P7 ?
6 f+ |3 Z/ E% S" r5 u' I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