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你掙到1萬塊錢時有多大快樂,當(dāng)這1萬塊被偷了你有多大痛苦?
6 X5 V; ?7 q% G7 @' p; F# C9 Y幾乎所有人,失去的痛苦遠大于前面獲得的快樂。
) @& I. M9 E8 X- ?! X$ }2 J- L1 {. Y" d" ]# Z
我把這個心理叫做減法原理。自己瞎弄的概念,不要太當(dāng)真。意思就是同一個東西,絕對值相同,做減法的時候痛苦遠大于做加法時的快樂。因此要特別重視防止減法。雖然這也不是什么新思想,但在人生中進行推理和貫徹就是另一碼事。& F- t# q; j, C2 d* k( W6 f
+ |) W' ~5 U7 B r( h: ^
基于此,我歷來有個習(xí)慣,痛苦、危險等事項優(yōu)先處理,追求好事的優(yōu)先級次之。有一類事優(yōu)先級最高,你處理好就是好事,就是收益,就是快樂,就是成功;反之,處理不好就是痛苦和失敗。正負一體的事優(yōu)先級最高。
1 W) @0 C' x( V$ T
/ \5 J+ R$ U' p$ z5 N* {: c+ @% ?觀周圍人,一般所謂能力強者不一定結(jié)果特別好,但他們不會太差。能力是用來保底的,而保底遠比所謂追求卓越重要。我有個校友比我大幾歲,大學(xué)期間一直沉迷于哥德巴赫猜想,可能是中學(xué)時陳景潤被吹太響了。這老兄大學(xué)畢業(yè)后還是沉浸哥德巴赫猜想中,后來工作丟了,沒老婆,什么都沒有,可能精神也出問題了。本來應(yīng)該是很好的人生。
, K& o4 D1 P% w
) b* ~% M, \! p保底這事自己一般可以掌控的,但沖高你自己掌控不了,需要外在條件,如機遇,運氣等。成功的人能力一般很強,但只有能力強是不夠的。可能還要碰到風(fēng)口,碰到貴人。
9 z+ ~' `2 \) R# K' ]( {; B, K6 i/ e9 x) ~& P, x6 g5 o+ @+ ]
所以,對普通人家而言,你能做的是確保底線,確保你至少能過一個什么生活。其它交給命運去裁決。當(dāng)然,如果老爸是富豪,那就不一樣了,盡可冒險追求卓越。如果一個人起點很好,比如名牌大學(xué)畢業(yè),最后卻過得一塌糊涂。那么,除了極其不幸的意外,多半就是性格或思想意識有大缺陷。' y2 G4 ` U/ _$ q3 u
( I% i) T3 F1 Y) \做技術(shù)的風(fēng)險低,搞商業(yè)的風(fēng)險高。所以不要看商業(yè)成功眼紅。它是有內(nèi)在道理的。6 g. Y0 \# r k5 b+ s# ^. @* p6 c, h
7 e5 \4 }- P5 U! `! D, Z* w9 y- s從時間上說,年少冒進,中年穩(wěn)健,老年知足。這比較合理。30以前冒進,多嘗試,不怕失敗。35到45穩(wěn)健一點。50以后知足常樂。20多歲不怕痛苦,擊不垮的。中年擔(dān)子重,你失敗了就不是自己一個人痛苦,一家人都跟你痛苦。老了想折騰就是不要老命。這些我都見過活生生的例子。
; [7 G1 @+ ~$ }0 K
3 j& O: O" M, O" Z2 l) h2 [; W0 | k放眼一生,穩(wěn)健的人多數(shù)立于不敗之地。這有個前提,就是已經(jīng)上了大學(xué)的人。對底層而言,可能敢偷敢搶更可取。而且也不適合富人和強人,只適合中產(chǎn)后備軍。% V$ G% x6 H* ]" V
) i/ k, @& U% |5 K
隨想而已。% u. A! t$ @4 l' S/ M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