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車設計工程師們已經(jīng)充分了解利用強化工藝能大幅度延長傳動零件的安全使用壽命。通常,強化被視作一道熱處理后的工序,對于一些關鍵部件,如環(huán)形齒輪,行星齒輪,強化是生產(chǎn)工藝中最后一個重要步驟。
& K9 [! o% h4 H強化的原理,就是金屬表面受到高速金屬顆粒束的連續(xù)捶擊,即在其表面導入一個壓應力?;谶@個機制,好像看來找一臺可以進行強化的機器并不困難。然后,事實證明過早的傳動失效和產(chǎn)品退貨,讓不少齒輪廠商不得不重新審視這道看似簡單的加工工藝。
8 H/ \* ~" x+ _$ ~ J噴丸強化的機理和效果7 q: s! e* \/ T3 z- P# g
金屬介質(zhì)(鋼珠或切絲丸)的連續(xù)撞擊,造成零件表面的塑性形變。該效果延伸到形成壓應力的表面層之下的區(qū)域,抵消那里原有的拉應力。殘余壓應力延緩疲勞裂紋的形成,從而提高零件的抗疲勞強度,延長疲勞壽命。4 w: B8 c1 \, E5 e6 Y
熱處理后,齒輪表面受到的連續(xù)強化介質(zhì)的捶擊,將殘余奧氏體轉(zhuǎn)化成馬氏體。這能增加材料硬度。) }7 S: j: k9 h
就齒輪而言,最大的剪切應力出現(xiàn)在齒根部和過渡區(qū)圓角部位。齒輪驅(qū)動面和齒面邊緣承受不斷增加的載荷。因此,齒輪強化重點部位是
+ j+ k! Q' N4 }! G; ^; O5 d' z6 D- 驅(qū)動面3 h8 B p& v7 Q- l. n, x
- 齒面邊緣! B1 u& o9 B+ ^2 i9 X O
- 齒根部位
4 j$ @% E0 n( V每種齒輪,要求的強化強度和覆蓋率不盡相同,要根據(jù)其實際應用而定。覆蓋率是個目測的過程,而強化強度則需要通過一種特制的彈簧鋼試片(稱為阿爾門試片)進行測定。
, ~. |" a4 x9 Y4 e0 I! V n強度測試
% g) s8 z& d. p7 D1 E" R零件校正工具(PVT),設計用于將試片固定于一些特定位置。試片在這些位置時,可以模擬零件需要進行強度測定的區(qū)域。2 F4 P+ L4 g8 b
根據(jù)不同應用,強度范圍可在0.015-0.030 (”A” Scale),覆蓋率可在100%至200%。
* n7 Z' S) L! r2 c+ a$ t可通過幾種不同方式達到以上齒輪強化效果,每種方式各有優(yōu)點,5 b; @0 N1 M2 }7 |& X F
- 離心力拋頭式拋丸強化
$ R0 t5 Y8 X, G6 M+ F6 J- 壓縮空氣噴嘴式噴丸強化
! Z4 i9 y( P0 h" t" d% T- 混合式(拋丸+噴丸)4 o6 F$ F8 B/ v' G2 U
介質(zhì)拋射類型; y' L; p4 w2 n# r0 n: Y9 K# K
如果以產(chǎn)量列為主要考量因素,離心力拋頭拋射方式是最理想的。拋頭拋射器產(chǎn)生的介質(zhì)流可以單位時間內(nèi)覆蓋較大的面積。然后,該工藝受限于齒輪尺寸。對于較小型的齒輪,其齒根部位狹窄,那就需要用多個拋頭,固定在不同的角度,才能達到要求的覆蓋率。4 e, o* Q5 M+ H0 Y
另一種方式,即利用多個壓力式噴嘴,對特定的齒根區(qū)域直接且更精確的噴射,以達到所需的覆蓋率。$ w- Y+ ~/ O5 X' R' W' J
這兩種強化方式都普遍應用于齒輪生產(chǎn)中,相對而言,噴丸強化應用更為廣泛些,因為它在技術和精確度方面較為優(yōu)勢。
7 h r3 I2 H& N* v9 v9 ?第三種噴丸和拋丸混合式強化系統(tǒng),盡管其應用較不普遍,但它的優(yōu)勢在于同一臺機器,既能利用拋頭拋射,以保證較高的產(chǎn)能,又可利用一個壓力噴嘴,對特定區(qū)域進行集中性地、更為精準地噴丸強化。
4 E9 C( {0 j3 V9 p. i& X工藝參數(shù)( {4 ?6 v7 H5 ~+ w4 E4 X, R. O9 \! ^
無論使用哪種強化技術,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以一種持續(xù)、恒定、高重復性方式達到所需的強度。因此,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充分了解哪些關鍵參數(shù)會影響最后的強化效果。這些參數(shù)包括
2 v2 x$ ?- }, T j6 o離心式拋頭強化:' @9 ?0 Z: {4 G
- 拋頭
" ~) f. v0 P% T3 w; B+ M, V0 w- 拋頭功率- y2 z7 L2 T6 T- ~1 \5 n1 `/ o
- 葉片速度
; J% E5 V3 S# n" U2 m7 H% V- 拋射角度
, M. J" J+ x7 a- }- 拋頭位置
) P: N/ k3 W* F. P. G6 ` _3 H# T, q- 定向套移動
! [( Q# w n6 f. m7 S: ]5 P# q以上這些參數(shù)都會影響最終的強化效果:9 U1 i2 N+ }8 f* i; d
- 拋頭直徑?jīng)Q定了介質(zhì)丸粒被切向拋出的速度。一個17.5” 直徑的拋頭比一個14”直徑拋頭在同一拋頭轉(zhuǎn)速下,能產(chǎn)生更大的切向射速,因而達到更高的強化強度
. {* b9 u" V; O8 D' F3 l- 拋頭馬力決定了被拋射出去的介質(zhì)數(shù)量% `2 G1 x4 [6 V
- 拋頭尺寸和拋頭轉(zhuǎn)速決定了可達到的介質(zhì)射速和因而取得的強度。維爾貝萊特(集團)的拋丸強化設備裝有變頻器,能控制和改變拋頭轉(zhuǎn)速和介質(zhì)射速) n$ h6 _; _# w3 Z$ _! Q6 M2 |
- 拋頭通常永久且牢固地固定在拋丸室內(nèi)的特定位置上。如需要改變拋射方式,可通過調(diào)節(jié)定向套的設定。定向套的位置決定了介質(zhì)被拋頭射出時確鑿的方向和角度。
. Q' J6 q- b( f+ A/ P2 r壓力噴嘴式噴丸強化:: e" v6 ]; p5 F; b6 f- B: U9 E
- 噴嘴+ n, Q( k2 f. H2 V/ q: W, {
- 噴嘴尺寸
$ j# h7 o: E: r" a+ m; i6 x6 c Z- 噴射壓力
$ y* ~& n" B5 U: B- 噴嘴角度0 e* [3 p( {. L
- 噴嘴移動: m: M) W3 l5 D. X2 j- T9 T
- 多個噴嘴
2 {6 N+ V$ F: t! F n3 u: J以上這些參數(shù)都會影響最終的強化效果:
: B3 ]4 F, i! |2 G* P% S- 在較為復雜嚴密的齒輪強化噴丸系統(tǒng)中,噴嘴的壓力是由一個閉路式反饋調(diào)控器控制。發(fā)生任何偏離預設的壓力值時,系統(tǒng)會觸發(fā)警報,自動關閉機器。2 v$ |5 v( V1 Y3 V: O/ ?% l5 s- s
- 噴嘴尺寸決定了被噴射到零件表面的丸料數(shù)量,介質(zhì)射出后產(chǎn)生的能量都直接用于取得所需的強度。& }4 E3 t7 T* q# G& A" R
- 將噴嘴置于多軸機械手上,實現(xiàn)噴嘴的可控性地擺動及轉(zhuǎn)動,以滿足零件任何形狀,不同部位的噴射需要。根據(jù)待強化齒輪的輪廓,預設噴嘴的移動走線和距離,達到高度精確和高可重復性的工藝要求。8 ~/ D4 M" J7 h9 v& j! L
2 r: E1 W4 \! B0 l; l; y, u+ }注意:
8 E, c! X; M3 h5 D. ]3 x如要同時噴丸強化一組行星齒輪和環(huán)形齒輪,必須注意到這兩種齒輪齒根角度是不同的。因此,需要依靠不同的、獨立的噴嘴設定以達到兩種齒輪各自所需的強化效果。維爾貝萊特(集團)的強化設備為兩種齒輪提供特定的噴嘴底座。其他工藝參數(shù)如
/ o% v9 U* p& B4 g: c* C- 丸流流速" K G. W! Y; c8 r2 }$ u+ z( K
- 介質(zhì)顆粒大小
3 F5 C3 L# I1 R% E( @- 顆粒尺寸是否均勻、一致
6 e: C% Y) Q* K \) G4 \2 _- 流量控制閥(磁閥)能控制介質(zhì)丸流流速,在拋丸強化設備中,該磁閥安裝于拋頭喂料一側(cè);在噴丸強化設備中,該磁閥安裝于壓力罐出口。# D+ M1 Y) F: L. T. b
- 振動篩篩分出尺寸過大,合適或尺寸過小的丸粒。使用兩個振動篩能確保每次強化過程中恒定、均勻尺寸的介質(zhì)。3 b8 z. p& b7 z8 f# m
- 鋼丸(或切絲)大小是決定強化覆蓋率和生產(chǎn)周期時間的關鍵因素。較小的丸粒能在零件表層產(chǎn)生較高的應力;較大的丸粒能影響工件較深的區(qū)域,在那里達到所需應力水平,鋼丸的直徑必須小于齒輪最小過渡區(qū)圓角直徑的一半
0 J9 V4 {+ d' b' q+ e: R總結(jié):
! m1 j) W2 X9 f* b( G在過去幾年里,齒輪強化技術和設備發(fā)展迅速,原來應用于飛機起落架強化的最復雜、精密的強化工藝已復制到對于齒輪的強化加工。其共同點,都在于對強化結(jié)果的一致恒定性,工藝的高可控性和高重復性有越來越嚴苛的要求。$ y$ c1 ~$ C8 t! ^2 z! y- x* T3 S
機械工藝和精密的流程監(jiān)控相結(jié)合,為強化生產(chǎn)提供極大的靈活度和柔性,以取得滿意的零件強化效果。2 ]+ v+ U [; o1 @) l' s N, h
當今的汽車工程師們已越來越傾向利用拋丸-噴丸結(jié)合式的系統(tǒng),來同時滿足工藝和產(chǎn)量的需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