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說一下,這個讀書,指的是讀教科書,也就是學校書本上學的東西。而所謂的有用,對于普通人而言就是能否通過讀書獲得金錢地位,也就是常說的知識改變命運。
6 D2 E7 a& h4 J0 m 先看幾組數(shù)據(jù),根據(jù)第七次人口普查,全國大學(包括大專及以上)文化程度人口為218360767人,也就是大概2.18億。
. X0 t Z1 x4 f' x8 K1 ?) [2 ^" R: H1 D8 M8 l; _
在看一下收入水平。全國月收入達到個稅起征點5000元的人數(shù)大概是6300多萬,其中月薪超過1萬以上的,大概是1000-2000萬之間,就算2000萬好了。假設月薪一萬以上的人群都是大學文化,按照比例計算,通過讀書獲得成功的只占10%,這樣的概率讓我聯(lián)想到另外一個場合,那就是我國股市,散戶在股市有個規(guī)律,那就是一賺二平七虧。5 D: l1 b, J) u3 e& ], V2 J+ {
, ~, Z O0 c0 k1 D6 h* D股市里面賺錢的只有兩種人,一種是天才,還有一種就是心態(tài)超好,有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交易體系,并且能嚴格遵守的。同樣相對應的,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,也只有那些高智商,高逆商的極少數(shù)人。即便是這樣的人群,獲得大學文憑以后,也要通過公務員考試或者知名大企業(yè)的入職考試這樣的途徑,才能實現(xiàn)命運的改變。畢竟現(xiàn)在流行一句話,人生的歸宿是天堂,宇宙的盡頭是編制。
5 q3 j) A0 H! {( X
* E! C7 H- I! S2 q. T& o寫到這里,相信肯定有不少社友提出反對意見,上學讀書不僅僅是為了金錢,而是為了獲取知識,提高認知,開拓視野,提升思維等等,在工作,生活中得以應用。起初我也是這樣想的,可當我工作了數(shù)年以后,發(fā)現(xiàn)學校里面學的東西幾乎根本用不到。比如我學的是機械,干的也是機械行業(yè),雖然是操作工,可總算是專業(yè)對口吧,可實際上除了用到一點點簡單的看圖和加減乘除運算,其他的幾乎毫無用處,比如什么理論力學,材料力學,機械原理,電工學等等,難道加工零件時還會對工件進行受力分析,計算一刀下去多少牛頓的力嗎?6 R# r$ {, D1 F5 ], B0 S& ^: t
1 j, x: } `" L3 b5 j* x0 p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,學的這些東西已經(jīng)基本上忘光了。如果說專業(yè)課程可能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(jié)導致在工作當中用不上,那么從小學開始學的那些文化課程總應該對生活有所幫助吧!可我回想起來,貌似也沒起到啥作用吧!既不能解決我的生存問題,也不能提高我的生活水平。比如,背誦了那么多詩詞課文,數(shù)學公式,英語單詞等等,現(xiàn)在看來除了增加大腦的負擔,浪費時間以外,幾乎沒有實用價值。比如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,月球離地球是38萬公里,f=GMm/r2等等,知道這些又不能當飯吃,難道是將來有機會去登最高峰還是有機會去月球呢?
+ p, b! D' j5 l. L; _! ^; u+ {) Q( e( U( ~" K& `
所以,我一直很困惑,為什么我用一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時光,去學習這輩子都用不到的東西呢?直到后來我看了一篇關于現(xiàn)代教育模式的文章才恍然大悟。
W2 G7 `2 d7 G) t K1 F
h3 f/ B; K- B整個東亞現(xiàn)代化教育,本質上都是起源于普魯士教育模式。再加上了東亞儒家和科技傳統(tǒng),對于有的國家來說又加上了蘇聯(lián)教育的實用速成導向和思想教育功能。; }' \; B) |( h6 ?0 a1 @7 q
8 q9 p- g, {( ~& }課堂教學模式,是在18世紀由普魯士人最先實施的。這個模式的初衷并不是為了教育出獨立思考的學生,而是培養(yǎng)忠誠且易于管理的國民。(后面幾句感覺不太適合復制,原文頭條上有)。 后來美國科學管理之父泰勒進一步改造了教育體系,最終目的是為了工業(yè)化時代輸送各行各業(yè)需要的標準化人才。說的直白些,就是為各行各業(yè)培養(yǎng)打工人,因為社會需要這些人員來維持正常的運轉。 就像A股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大部分散戶投資賺錢,而是為了融資, 學校里的讀書考試,也不是讓你發(fā)家致富,而是為了國家篩選人才。需要說一下,我可不是在宣揚讀書無用論,只是在闡述一個事實而已,因為我感覺現(xiàn)在很多媒體過分夸大了讀書的作用,經(jīng)??吹揭恍┰u論,說什么吃不了讀書的苦,就要吃生活的苦,估計這個是還在校園的孩子,聽了老師勸他學習的話就記,以為只要刻苦讀書,就萬事大吉了。殊不知就算吃了學習的苦,生活中要吃的苦依然跑不了,而且很多事情更要看天賦,不是說光吃苦就行了。
6 _$ Y a9 ]+ w5 B( b5 M4 w- {
* Q7 U4 b; e" K1 R* M那么既然讀書并不能絕對保證發(fā)家致富,改變命運,那么究竟還要不要讀書呢? 當然要??!就像我今年買股票基金,不但沒能賺錢,還虧了不少,可我依然沒有放棄,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。我們可以把炒股,看作是大型在線網(wǎng)絡充值游戲,那樣是不是一下子就心平氣和了!同樣道理,也可以把上學讀書當作是同城線下真實交友平臺,匹配到的都是和你年齡,智商差不多的男女同學,人民幣玩家除外。哈哈????,開個玩笑而已。
" ?' h4 y' p4 N1 ?. Q4 l) K1 u# V% t1 P7 D' W9 q8 }' m
說實話,以我個人的看法,上學讀書還是要的,畢竟現(xiàn)在是文憑社會,學歷已經(jīng)是最基本的要求了。只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,要有選擇,專業(yè)知識方面還是要好好學,適合自己的,擅長的,感興趣的,有發(fā)展前景的,一定要認真去讀,要學以致用,只有經(jīng)常用到的知識才能真正掌握牢固。 摒棄學校里面學的那些價值觀的課程,(應付考試可以,但是別當真),因為學校里面的那些價值觀太理想化,貌似是在培養(yǎng)圣人! 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,如何能夠更好的生存才是切切實實的問題。舉個簡單的小例子,比如我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,但是你誠實守信了,別人沒有誠實守信那怎么辦,學校里可沒教。" `+ v- S9 l' X# M% t
+ T! V# R$ ^+ C; t w- |& E如果真喜歡讀書,這方面的書籍,還是建議讀流傳多年的經(jīng)典書籍,畢竟經(jīng)過時間檢驗的書才有價值。
- b) c% b! U @
" T/ M# q( H" y不知不覺,居然已經(jīng)是深夜了,那就送上我在天涯上看到過的一句話,有文化和文化的區(qū)別在于能否獨立思考。9 {: }$ Q2 V/ S6 B- 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