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二,-15℃的冷空氣來得猝不及防。這一年忙忙碌碌,似乎經(jīng)歷頗多,但回想起來,卻似乎只剩下忙碌。! Q/ _& M! j8 X" S( ]% J
3 \) t0 ?$ l, D" @* k1. 在夾縫中求生存
N6 |8 O0 E9 n2 [9 M( b教培行業(yè)大概不會想到,自己有一天會與戰(zhàn)略級傳染病并肩作戰(zhàn)——在政策和疫情的雙重打擊下,大量的優(yōu)秀教師轉戰(zhàn)線上,而籍籍無名之輩,只配消失在歷史的浪花里。時代的一粒沙,落在普通人身上,就是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…
/ G; T- f& O) G: J5 Y! z我一如既往地茍在教培行業(yè)里,有幸成為了一名還算有些特色的理科教師,算是能夠養(yǎng)活自己了——溫飽而已,卻已覺萬幸。& Z: L9 {6 a$ n0 |& C2 k, g6 `
或許生活就是選擇之后的堅持,堅持自編學案,寫一些順口溜、打油詩來強化學生記憶;堅持給每個學生寫課堂反饋,既有助于學生課后復習,也能讓家長覺得“物有所值”,更是一個入行不久的老師在嘗試自我反思。
- _' r& s2 k3 X8 I) S% X1 G
+ v! t, Z4 V* s! u" d- F8 Q2. 讀書人的事,怎么能算偷呢8 I0 ^' @8 m4 \7 ]
今年讀的書不多,都到了沒臉再曬“閱歷”的程度,更多的是在讀不同書系的教輔、聽不同風格老師的網(wǎng)課——我腦子有限,做不到落地成神,所以“借鑒”就是最快提升的捷徑。
6 T- b4 k- j+ w& a/ O# G, ]* E( Q增長見聞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行萬里路,但后疫情時代,讀萬卷書,或許是更安全可靠的選擇。
2 s) O# j0 |# f
" d, x' ~. \+ Y" _3 z! y1 ?0 z3. 所謂傳承
% I: Q& T8 q9 w0 f! p) J" q5 h/ v年邁的身體加上多樣的病痛,母親終于還是把那柄神奇的鍋鏟交到了我的手里。盡管有些手忙腳亂,但還是湊出了一桌子年夜飯。手握鍋鏟的那一刻,我才恍惚間意識到,東北的孩子大多獨生子女,受盡父母和長輩的庇佑,快四十的人了,竟然還是個飯來張口的孩子。
1 b! Z" l% {1 e" k
( u8 y$ g! `* n, K寫在后面的話:初二,一個省親的日子。頂著寒風陪愛人回娘家,頗有一股面臨考驗的味道。這份答卷稱不上好,倒也算不得壞,“尚可”二字足以評說。/ @) o6 e+ z E+ O
9 y m5 S# C) R6 K; n) R- z$ X以上。
2 W6 F2 s1 k/ p2 [5 }. r- `, d1 P$ \. D1 D: H8 b9 [, ?' F# H
( v" Z6 ^8 h) G" O$ H
——癸卯年正月初二于沈滬高鐵
! G( M/ y- h$ S" [4 h3 }# J5 g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