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向左看齊 于 2011-5-31 00:02 編輯
+ s0 G2 ?1 g3 `
; A+ q& R8 k. Z" C用兩個錐盤壓一組錐形滾子。
, L& }8 l E3 U5 M通過調節(jié)錐盤距離,錐盤分離的時候,滾子向中間壓,
2 Q, J" A# R' Y. i2 b g6 Y$ L0 G錐盤靠近的時候,滾子向周邊分散。- L) ` [- l. M2 {7 ]/ b) q2 M
利用驅動錐盤傳遞給滾子的線速度的五級調節(jié),8 W7 X7 w4 R; D/ j6 ~
從而再傳遞給輸出錐盤,得到無級變速輸出。
! f) Z8 @$ u' w6 }# z9 [' X D3 Q這樣的結構,要求錐角為45度,才能保證滾子與錐盤保持線接觸,不發(fā)生滑動,得到純滾動摩擦。
5 G7 v, z; E# @# h; Q想出這樣的結構,是因為覺得國外的IVT技術還是有滑動摩擦的。不是一個好的方案。如果對IVT的這一點理解錯了,3 Q0 N+ H" x8 Q5 z5 l' d* }. G
那么我這個方案就是多余的了。, ]0 H" y' E- G' p; l" t
采用平盤壓圓柱滾子,是無法得到純滾動摩擦的,其他角度也不行,比如我一開始在圖中標了個22.5度就是不行的。( C1 X4 Z# s& f; I6 w/ `
是會發(fā)生滑動摩擦的,那樣就不行了。
6 i: b1 H z4 ` J) [. y1 ]不知道這樣的機構,對于滾子和錐盤的控制機構要求有多高,以現(xiàn)在的工藝水平能否做出來。' W! B4 h. G- h, X
: o: |. V1 @2 [: v) A
3 V6 h$ W) [( t& k |